学校首页  部门首页  工作职责  规章制度  工作信息  思政在线  媒体聚焦  关工委  下载专区  校园风景 

2013年1月学习资料汇编

2013年01月16日  点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 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01版)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会议强调,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认为,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会议强调,要重视跟踪分析和把握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正确理解和落实好宏观经济政策,在统筹兼顾中突出发展重点,以扎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要努力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各项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实际困难,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继续做好煤电油气运跟踪监测和协调,扎实做好春运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监管,让全国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要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会议强调,要深入研究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规律,拓宽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依靠社会力量,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力量,勇于实践,勇于开拓,攻坚克难,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面部署201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3日 01版)

○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2日在京闭幕。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1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新纪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要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营造有利环境条件,不断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提出,明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

(二)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四)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

会议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能放慢。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努力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的篇章,奋力创造城乡共同繁荣新的辉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河北、山西、吉林、浙江、山东、四川等6个省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01版)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新华社广州1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朱小丹陪同下,来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习近平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8日上午9时许,莲花山公园,游客络绎不绝,习近平来到这里,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俯瞰深圳市的繁荣景象,习近平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离开前,习近平挥锹铲土,种下一棵高山榕树。

一路上,习近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几天来,习近平还先后到深圳市罗湖区渔民村、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基地、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区黄龙村和广州东濠涌,了解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看望困难群众。他希望广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习近平还考察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勉励深圳、珠海深化粤港澳合作,努力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考察结束时,习近平听取了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切实改进作风,脚踏实地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

王沪宁、栗战书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

贯彻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7日 04版)

○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

○说真话、写实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和“应景”文章,不发一般化的工作报道

○力求篇幅简短精炼,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说不同的话、写不同的文章、制作不同的节目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中宣部近日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重要任务,作为改进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机遇,下大决心大气力抓紧抓好。

《意见》指出,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

《意见》对如何改进文风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要从新闻报道、评论言论的内容、语言、标题、篇幅到版面编排、栏目设计、节目制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确定内容,说真话、写实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和“应景”文章,不发一般化的工作报道。要善于运用鲜活的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善于把文件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善于捕捉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话语,简洁平实、通俗明白,杜绝照抄照搬文件和领导讲话。要做准、做好、做活标题,善于抓住要点、提炼有效信息,准确鲜明表达核心观点,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题。要力求篇幅简短精炼,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报纸版面、栏目设计、节目编排要清新活泼,符合内容传播需要,适应受众接受习惯,展示媒体自身特色。媒体要定位准确,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说不同的话、写不同的文章、制作不同的节目,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克服定位不清、缺乏特色的同质化现象。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宣传部和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要对改进文风进行总体研究,制定具体方案,从每一篇报道、每一个栏目抓起。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机制,把改进文风的要求体现到稿件使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奖表彰中。领导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加强对采编队伍特别是年轻采编人员的教育培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央媒体要走在前列,在改进文风上先走一步、高出一筹,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稳中求进 奋力扎实开局

(社论)

《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7日 01版)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期待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会议新风扑面,求真务实,方针明确,部署有力,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挑战,我们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态势良好。这个好形势,是与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奠定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发生很大变化。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结构中实现增长。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实现明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着力保障农产品供给。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我国虽然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裕,但主要农产品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我们要巩固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好形势,夯实农业基础。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早见成效。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次会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单独列出,表明了城镇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加强民生保障。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在改革。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得好,会风好是一个鲜明特色,是与会同志的共同感受,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求真务实,狠抓作风转变的坚定决心。会议富有成果,贯彻会议精神更要真抓实干。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精气神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各级党委要议大事、抓大事,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加快改革创新 激发农村活力

(社论)

《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3日 01版)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回首10年,谋划未来,深入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任务,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再登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进”的亮点,也是“三农”发展快速推进、持续向好的延续。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的10年。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又一个黄金期。

但是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自然和市场风险加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特别是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要补上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尊重经济规律,总结基层经验,在改革发展中寻求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决策部署,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新的更大的解放。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必须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加大多予力度,巩固少取成果,做好放活文章。“守住一条底线”: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做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必须始终铭记,农户是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决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创新经营体制,决不能动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住两个关键”: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只要有利于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激励农民生产经营热情,都可以试一试、闯一闯、看一看。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刮风,不走偏,不能包办代替、强制推动,更不能下指标、定任务、搞一刀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顿,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深刻把握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八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0日 02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不断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它所包含的各方面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发展全局,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一布局的形成,是实践推动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结果。五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前行,提供了重要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只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明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再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当代中国必定会得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展现新的勃勃生机。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全局层面领会每一方面建设的重大内涵。五位一体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政治建设方面,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及“三贴近”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全面小康成功在望,中国梦想前景可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必由之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将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写下更加壮阔的篇章。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总要求

——九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02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召唤着我们,“中国梦”展现的光明前景吸引着我们,“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警醒着我们。全党同志都应思考,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思想状态、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十八大站在肩负起历史重任的高度,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认真落实这个总要求,为肩负起党的历史重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深刻把握这个总要求,首先要领会它提出的时代背景。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担当的历史任务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正是着眼于这样的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提出来的。全党同志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深刻把握这个总要求,关键的是理解它的重要内涵。这个总要求,明确了“一条主线”,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强调了“五大建设”,就是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提出了“四个能力”,就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突出了“三型”要求,就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立了“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归根到底,这个总要求的最鲜明指向,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深刻把握这个总要求,重要的就是贯彻“八项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这个总要求提出了“八项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完成这“八项任务”,才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深刻把握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十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4日 02版)

“人民”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词,“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深刻把握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这是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的动力源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要求,把人民民主、人民生活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五位一体”总布局对应着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大权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从民主到民生,从民权到民利,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民生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更应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依然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难题凸显,协调利益关系的难度更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扪心自问:如何做才能不愧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怎么办才能把十八大的蓝图化为现实?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直面现实问题、感知群众疾苦,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只有增强创新意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以创新的智慧革除弊端、完善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有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对接群众所思所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获得信任、凝聚力量。只有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肩负重托、引领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勤奋的工作,承担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我们就能够赢得人心,赢得未来。

干部怎么干,决定群众怎么看。不负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归根结底要靠实干。改进作风就要以切实行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有下得去、扎得深的常态机制,面对改革难关就要有不失时机的突破,面对民生期待就要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扎扎实实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接过历史接力棒的这一代共产党人,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奋力开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明天。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一

陈家兴

《 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1日 04版)

【编者按】当历史的重任落在新一代人肩上,中国正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我们的国家将如何穿越转型的阵痛,抵达现代化的更高境界?我们的党将如何战胜重重挑战,团结带领人民迈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历史期待我们新的回答。在全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人民论坛》栏目推出系列评论——“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聚焦中国道路的新使命,汇聚奋勇前行的新动力。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落下帷幕,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郑重宣示,在亿万人民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从那时起,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9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勇敢担起实现这个梦想的重任,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迎来民族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一代代人的接力探索中,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复兴梦想如此切近。

然而此时此刻,我们却异常清醒而冷静。尽管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却排在80多位。尽管“神舟”飞天、“蛟龙”入海让世界称叹,但我们整体上还落后于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尽管国产电影纷纷跨入亿元票房俱乐部,文化创作空前繁荣,但杰出的传世之作仍不多见。尽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相当于英国和法国人口的总和。这也就是为什么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不懈的奋斗去赢得未来。

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为实现民族复兴确立的两个重要“时间表”。在通往这两个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所遭遇的挑战,其规模和复杂程度都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让“蚁族”走出“蜗居”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让普通人不再为看病烦恼,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即便是实现这些看似平常的目标,也都需要我们克服种种利益冲突,破解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我们才能走出大国崛起的烦恼、摆脱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困惑、纾解公民无序竞争的焦虑,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中国。

回首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我们走过了一条与其他许多国家迥然不同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这个两百年前被称为“泥足巨人”的国家,已经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走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西洋文化”的自卑感,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汇交流交融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理应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13亿人的创新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执着而坚定地把接力棒传递下去,未来中国必定会以全新的风貌让世界见证中华民族卓尔不凡的创造,感受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

肩负起对人民的责任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二

詹 勇

《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3日 04版)

“这些话,都说到人民的心坎去了。”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实的讲话中,提出了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优美的环境等十个“百姓期盼”,赢得了普遍赞许。一个从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出发的执政党,以其对人民责任的自觉,再一次打动了世界。

回首过去十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些看似宏大的词汇,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生活的点滴变化:从“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到“看病能报销,养老有‘农保’”,从保障房的钥匙到农家书屋的书本。即便以挑剔目光打量中国的外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数亿中国人过上了他们父辈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正是从亮点纷呈的民生答卷中,人们真切感受到一个执政党“让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

这种责任,自我们党成立之初就写在了旗帜上,在中国革命还是“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已提到议事日程,在当代中国风雨激荡的社会变革中日益彰显,在建成“全面小康”的未来征程中,更显沉重。

在喝彩声此起彼伏的辉煌时刻,我们党倍加清醒,自豪而不自满。坦陈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直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正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执政党的问题视野,与人民的期盼相互交融。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当采访十八大的小记者们提出“怎么让我们吃得安心”、“买房花光爸妈积蓄怎么办”等令大人们坐立不安的问题,人们从十八大报告中看到了“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等论述,更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回应。问与答之间,激荡着党心与民意的共鸣,也向世界发出了肩负责任的“中国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肩负起对人民的责任,需要爱民的情怀。孔繁森曾经说过,“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心怀万家忧乐、挂念安危冷暖,真心实意地想为百姓做点事,才会到田间炕头倾听人民呼声,才会去稠人广众中体验民间疾苦,从而凝聚智慧与力量,创造人世间的一切幸福。

肩负起对人民的责任,更需要为民的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今天的共产党人,面对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利益格局,面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关险隘,格外需要克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格外需要鼓起敢于负责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决心,以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破解民生难题,把“收入倍增”体现为人们越来越鼓的钱包,把“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化为不同出身年轻人平等竞技的舞台,把“美丽中国”变成天朗气清的生活空间,把一项项庄严承诺写在中国大地上。

100多年前,八国联军中的一个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做19世纪的中国人太悲惨了。”21世纪的今天,“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已经成为震撼世界的宣言。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命运的改变,更能深刻理解一个执政党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奋斗历程。面向未来,肩负沉沉担子的执政者们,正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实干,开启全新的幸福里程……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三

唐 宋

《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6日 04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成长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中国领航者的自省精神,令西方媒体感叹:“全世界都公认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然而这个党仍保持清醒的头脑。”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党的十八大报告之所以“把问题讲够,把困难讲透”,就是为了警示全党,不能躺在功劳簿上,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就是为了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少走弯路、少摔跟头;就是为了在世所罕见的考验面前,保持党的品格、党的风骨。不讳言问题,不回避矛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高度自信。

深刻的自省精神,源于历史的镜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60多年前,毛泽东与黄炎培促膝长谈,探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从延安宝塔山一路走来,我们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性跨越。今天,面对新环境新考验,作为诞生91年、执政63年的世界第一大党,如何跳出周期律的支配,避免“李自成式的悲剧”,仍是永不过时的考题。

领航者的警醒,彰显了对党的责任。“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的谆谆告诫言犹在耳。经济问题难不倒我们党、外部的敌对和封堵搞不垮我们党,腐败问题才是执政党的致命伤。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的讲话,用词之重、用心之苦、用意之深,足以引起8300万党员的高度警醒。它深刻揭示了一个现实逻辑:一旦利益的诱惑侵蚀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一旦膨胀的私欲污染了清正廉明的政治本色,一旦特权思想、特权意识、特权行为损坏了社会公平,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就绝非危言耸听。只有从根子上拒腐防变,党才不会辜负人民的支持信任,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是面向全党的战略提醒,更是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需要清除思想上的“病菌”,防止精神缺钙、防止“软骨病”;面对能力不足的危险,需要及时“充电”,防止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面对脱离群众的危险,需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对消极腐败的危险,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自省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具备了自省精神的民族必定是强大的民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政党必定是不可战胜的。这也是为什么外国领导人预测,“十八大后中国将继续发展,并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这也是为什么,13亿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四

范正伟

《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04日 04版)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在不久前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副总理的这句话引发强烈共鸣。正如有人所言,当今中国最强音,若用两个字概括是“改革”;用四个字概括是“改革、改革”;用六个字概括是“改革、改革、改革”。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只有改革,才能去除种种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改革,才能营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激发中国社会的动力活力。未来中国,最大的红利在改革,最好的投入是改革。改革,依然寄托着普通国人的幸福期盼,托举着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

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86次提到“改革”,并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大目标并列相提。今天,身处今非昔比的历史方位,当改革从观念突围转向利益调整,如何重新凝聚改革共识、整合改革合力?当改革遭遇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如何统筹兼顾、稳妥推进?

对于中国发展的非凡成就,有各种解读,比如人口红利、外贸红利、土地红利等等。这些分析各有道理,但都没有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红利都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比如人口红利,改革前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为何没有影响全球的“中国制造”?再比如外贸红利,全球化进程再顺利,倘若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恐怕也很难从中受益。田忌赛马的故事尽人皆知,如果从改革的角度解读,就是进行了“有效制度变迁”;同样,助推中国发展的各种红利,本质上都是改革红利的体现,都是制度创新释放的红利。

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小平同志“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论断,可以理解改革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义,可以理解十八大报告“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要求。今天中国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但抓住改革这个根本,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天改革的思路千头万绪,但只要牵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就可以事半功倍。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制度需要完善之处,正是改革作为空间。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就能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源源不断地释放“改革红利”,又好又快地推动中国发展。

发展是最大的民意,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红利不会自动变现,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制度创新,以造福人民的使命感承担历史责任,我们就一定能有更大作为、更多进步,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五

周人杰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04版)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引发共鸣;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激情涌动。正如南开大学学子所言,“以前常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们对现实充满信心,对梦想满怀憧憬。”

瞩望未来,“中国梦”该是一幅怎样的动人映象?

70多年前,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预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70多年后,“活跃跃的创造”早已远超先烈勾勒的愿景,“日新月异的进步”更让世界惊叹。“中国梦”的茁壮,丰满着个人的梦想。

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接近,但最后的这段距离,无法轻松越过。“中国梦”照亮的,既是民族国家的共有理想,也有亿万中华儿女个人价值的实现。“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国强”与“民富”的共同企盼,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正如十八大强调的,就是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是国家之梦的应有内容,也是个人之梦的实现途径。反过来,缺少公平,必然影响甚至摧毁梦想的抵达。“中国好声音”让平民一鸣惊人,靠的是公平选拔,而名校中寒门学子的锐减又让人担心阶层的固化;自媒体时代权利意识的觉醒令人欣慰,但“异地高考”的问题让人揪心于公平。现代化的足音越是临近,“公平”在梦想时代的地位便日益彰显。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当生存权不因家庭贫富而有高低、发展权不因财富多少而有先后,三种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转换、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让每个人的中国梦有了相同的起点。当社会不再是“拼爹时代”、户籍不再割裂人群,人们的心态才能理性平和,人们的奋斗活力才能汹涌迸发,人们的前途命运才能自己掌握。当认识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进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有章可循到有章必循,从权利的保障到权力的监督,社会才能守住公平正义的法治防线。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遥望奥林匹斯山上的法治文化,象征正义的女神忒弥斯蒙着双眼、手持天平与利剑,正告世人公平不但要以天平来衡量,更要靠利剑去保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就要努力克服乃至消除不公平现象。以法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我们必将用公平正义托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

从最坏处准备 向最好处努力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六

詹 勇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8日 04版)

发展态势向好,不利因素不少,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许多领导干部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日前,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时,提出“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一番话给人启发。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论什么工作,忧患意识丢不得。事实证明,做决策,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头脑才会清醒。谋发展,从最坏的基础设想,以最坏的可能性来部署,向最好的结果努力,心里才会有底、做事才能靠谱,即使有大风大浪,也能挺过来。

在加拿大丘吉尔瀑布水电站,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每天24小时在控制室出口待命。尽管1971年电站投运以来巴士从未用过,但40多年来工作人员仍然每天坚持检修,只是为了在出现未知灾难、电站防御系统失效等极端情况下启用它。即使最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遗余力去防范,这才有了电站的安全。“逃生巴士”体现的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对操控改革发展快车的领导干部们来说,值得深长思之。

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事,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今天,改革进入深水区,思想观念的障碍让共识更难凝聚,利益固化的藩篱使改革阻力重重,国际形势的变化也给发展平添变数,新的风险正在积聚。这个时候,最考验改革者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敢不敢正视“最坏处”、会不会解决“最难处”、能不能争取“最好处”。

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方向虽然明确,但前行的路不好走。风险与挑战多是不速之客,更不按套路出牌,没有一叶知秋的预判,没有未雨绸缪的谋划,没有从蝴蝶翅膀振动中感知风暴的敏锐,就会在骤至的风险面前手足无措、顾此失彼。

下好先手棋,才能打好主动仗。所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关键是有忧患意识的预警器、充分准备的压舱石。宁可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对策想得周全些,宁可多下苦功夫搞好事先调研、民意吸收得更充分些,把制度设计得更科学些,才能避免临时抱佛脚,避免好事办坏,聚合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征地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在同一个难题面前,有的地方搞得民怨沸腾,有的地方却能皆大欢喜,差别在哪里?拆出和谐的,往往因为能客观分析拆迁带来的稳定风险,设身处地为百姓利益着想,和风细雨地一家一户做工作。拆来骂声的,多是因为想当然、拍脑袋,不顾现实情况,不管群众得失,开着推土机硬上,结果可想而知。

这也说明,从“最坏”到“最好”,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唯有一个“实”字,务实的作风,实干的举措,实在的成效。

要自豪,但不要自满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七

李 强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1日 04版)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让“收入倍增”成为万众瞩目的话题,人们在期待的同时,也有谨慎的迟疑:我们真的可以实现吗?

其实,从1978年至今,剔除价格因素,30余年来,国人收入至少增长了6倍,“收入倍增”并非奢望,已经切实发生在了每个人身上,也道出了中国发展的厚重业绩:数亿百姓成功脱离贫困,经济总量跻身世界第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13亿人民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中国道路,维持多年的稳定高速发展,赢得世界赞赏,任何一个中国人,理应为之自豪。

然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自豪之余更需冷静。收入倍增的实现难度,与贫穷落后的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城市化率过半,但还有数亿农民工过着“半城市化”的生活;“中国制造”风行世界,但8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空客飞机……这样一个“真实而矛盾”的中国,时刻提醒我们要算好“乘除法”: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成绩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

也正因此,对于外界的喝彩与“捧杀”,我们需要头脑清醒。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更是历史自觉。今天,我们从未如此接近这一梦想,行百里者半九十,愈是接近成功,艰难险阻愈是不可轻视。

放眼世界,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尚存,金融危机余波犹在,国际战略围堵与周边利益冲突,仍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汹涌,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不那么平坦。着眼国内,发展的深层矛盾、繁重的民生建设、转型期的国人心态,令前行的步伐不那么轻松。

顺境中难长良木。风越强,树越壮。中国改革发展的参天巨木,从来是在挑战中一步步成长。油然而生的“中国自豪”,是在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中、在参与全球化治理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充满传奇的“中国故事”,是13亿勤劳、勇敢、智慧而又隐忍的中国人共同书写的。正是一起苦、一起干、一起同心协力,我们战胜了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信心。

西谚有云,谁在凯旋中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躺在功劳簿上,并不能带来新的发展,改革开放奠定的物质基础和道路自信,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航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依靠人民战胜风浪与暗礁,就一定能抵达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八

陈家兴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4日 04版)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他当时就感慨:“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79年,邓小平的一段话,仿佛是对陈嘉庚感慨的“解密”:“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一块苦,就是不搞特殊化,和群众亲密无间,凝成了不可分离的血肉之情。今天的日子,和昔日根本不同,刻意当“苦行僧”、过“苦日子”,未免太矫情。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任何情况,“一块苦”的精神不能丢。尤其是在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曙光前,不仅要同群众一块苦,更要一块干,一块过。

为领导干部履行公务提供相对优越的待遇、条件和工具,是必要的。一味求“一块苦”,上上下下“一刀切”,往往误事。但这些不是为了获得个人享受,更不是为了炫耀“官威”,而只是为了公务的必须。到地方考察调研,不论轻重缓急,总是清道封路、警车开道,群众就很难有“一块苦”的感受。“一根烟一斤油,一瓶酒一头牛,一顿饭一栋楼”,群众就会压根儿不相信干部会同自己“一块苦”。

动车组跑得快,与火车头直接有关。我们已经创造了发展传奇,但还有更艰辛的任务亟须完成,现代化转型更如逆水行舟。各级干部必须当好这样的火车头,和群众一块干。躺在“功劳簿”上歇一歇的想法,最终都会使行动止步,衍生享乐思想、特权思维,甚至“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在事实上变成群众苦干、干部享受。

前些年,庞家钰的落马揭开“裸官现象”之冰山一角。早在庞大权在握时,其妻儿就已移民加拿大,贪腐来的财产也早已转移出去。孤身一人在国内做官,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开溜,如此“裸官”,又岂是真心和人民群众“一块过”?如何让人相信官员热爱自己的国家?如何相信官员会当好人民的“守夜人”?

为官者本起于群众,不可忘其根本。始终同人民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才得民心,才聚伟力,才成大业。什么时候放弃了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的想法,危险就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

实干者有位空谈者靠边

——凝聚未来中国的力量之九

李 拯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6日 04版)

“要让那些埋头苦干、少说多做的干部,那些有作风没‘唱功’的实干家能得到提拔;让那些一说起来滔滔不绝、一做工作却不行的干部,那些善于侃大山、摆龙门阵、干工作却没招数的干部得不到提拔。”23日,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刘云山同志的这段话,在网上不胫而走。

任何发展成绩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如何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内化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追求?“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政策”,我们固然需要倡导广大干部建树实干的理念,更需要形成用人导向。有了实干者有位、空谈者靠边的选拔机制,才有实干家云集、实干风兴起。

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那些善于侃大山、摆龙门阵的虚浮干部,如果凭借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跑官卖官而得到提拔,则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干部就会越来越多,踏实干事的干部就会越来越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拔一类干部,就是在树立一面旗帜。

干成事难、说空话易,空谈者常常还会对实干者造成干扰。你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早知如此”。干事有风险,偶然因素、突发情况都可能功亏一篑。但是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只吹哨不上场,反而落得“无过即功”。树立实干的用人导向,即是为实干者撑腰、让空谈者无市场,破除的正是那种“无过即功”的庸俗处世哲学。

让实干者有位,还要防止空谈者滥竽充数。越是作风虚浮、长于唱功者,越善于利用媒体网络,自我吹嘘、拉大旗作虎皮,做出一副实干的样子。

群众的眼睛雪亮,只有倾听群众心声,才能发现谁在真抓实干、谁在敷衍塞责。干部选拔如果听不到群众呼声、缺少来自群众的信息渠道,就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判断走偏。

把实干的人选出来,让空谈者靠边站,我们的工作就会大不一样。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卢展工主持会议并讲话

(河南日报 2012.12.19 第1版)

本报讯(记者平萍)12月18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委常委郭庚茂、邓凯、李克、刘春良、尹晋华、毛万春、周和平、史济春、刘满仓、吴天君、毛超峰、赵素萍、夏杰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原原本本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和八项规定的有关文件。

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学习八项规定的要求与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原原本本学习,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深刻地领会和理解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坚决地、认真地、全面地、准确地把中央的精神在我们的实践中贯彻好落实好。

会议指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主要精神,核心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中要很好把握。

一是体现在“两个务必”上。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曾强调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尽管时代在前进,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这个要求始终没有变,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充分体现了这“两个务必”的精神和要求。

二是体现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上。就是体现在牢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植根群众、联系群众、求真务实上。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深刻,语言朴实,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植根群众、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是体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政治意识上。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国当前的形势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一些问题存在的危害性危险性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很多问题都阐述得很深刻很精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政治意识。

四是体现在自身表率作用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执行八项规定要从中央做起,从正在做的事情做起,从严要求,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全党全国人民对此很有信心。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大的真理力量”“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两个强大力量,强大的真理力量集中体现在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上,强大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在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上。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以两个强大力量为抓手,以求真务实、从自身做起为开局,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切入点,为我们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全体共产党员,作出了光辉的表率。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地学习,深刻地思考,从我们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

会议要求,省委办公厅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我省关于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意见,并广泛征求意见,努力使意见制定得科学、准确,能够一以贯之,能够取得实效,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有关领导,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委会主任,省武警总队司令员、政委,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卢展工主持会议并讲话

(河南日报 2012.12.19 第1版)

本报讯(记者平萍)12月18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认真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持续求进工作总要求,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省委常委郭庚茂、邓凯、李克、刘春良、尹晋华、毛万春、周和平、史济春、刘满仓、吴天君、毛超峰、赵素萍、夏杰出席会议。

会议原原本本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会议的主要精神。会议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副总理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这三个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实践理念。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除了总结成绩经验,研判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重要任务外,还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强调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强调深刻领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强调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做到相机抉择;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强调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必须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多做少说、务求实效;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从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不折腾,不反复,切实干出成效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端正指导思想、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要求,体现了会风和文风的转变。讲话新风扑面,求真务实,方针明确,部署有力,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我们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准确深刻地领会和理解中央精神、中央要求,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坚决认真全面准确地贯彻好落实好。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坚持“三个主”。就是主题、主线、主基调。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提出了持续求进的工作总要求,有效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力量,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二是实现“四个总体”。总体持续,就是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做出了河南对全国发展大局的应有贡献。总体提升,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领导方式转变的成效正在显现,干部群众积极作为、有所作为,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协调,就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种协调所产生的力量越来越为大家所认可,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有效,就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三是保持“三势”。全省经济发展持续比较好的趋势,就是无论从当前发展看还是从未来发展看,我们都很有信心;持续比较好的态势,就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项目带动等都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积蓄了后劲;持续比较好的气势,就是全省上下的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始终保持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这是最难得、最值得珍惜的。这些都为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要结合河南实际,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一要突出发展。立足人口大省和发展中大省的实际,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正确处理稳增长和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增效,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保障民生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二要持续求进,继续把持续求进作为贯彻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持续好的思路、好的举措、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加强研究、科学谋划、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增强发展效益和效果。三要合理确定目标,始终坚持“两高一低”要求,科学制定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赶上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让全省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四要持续探索路子,把十八大强调的四化同步发展与三化协调有机衔接起来,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五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把新型城镇化引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来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节约集约、效益提升,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会议强调,年末岁初,各级领导干部要静下心来、坐得下去,认真学习、统筹协调,梳理思路、研究工作,谋划全局、狠抓落实。一要谋划好明年工作。加强中央精神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的衔接,加强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的衔接,加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衔接,深入总结、认真研究,切实把明年工作谋划好。二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实做好“两节”供应保障,切实关心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切实解决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三要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信访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会议强调,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会议决定,12月下旬召开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有关领导,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委会主任,省武警总队司令员、政委,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在郑州召开

(河南日报 2012.12.26 第1版)

本报讯(记者平萍张建新)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郑州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审议通过《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讨论审议《省委常委会2012年工作情况报告》。

会议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卢展工讲话。

受省委常委会委托,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就《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草案)》作起草说明。

省委常委邓凯、李克、刘春良、尹晋华、毛万春、周和平、史济春、刘满仓、吴天君、毛超峰、赵素萍、夏杰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卢展工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原原本本学,坚持融会贯通学,坚持持续深入学,坚持联系实际学,在全面、准确、系统、深入上下功夫,在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上下功夫。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就是一个学习的成果,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成果,是省委全委会的同志、在座的各位同志和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学习实践的结晶,是指导我省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文件。

卢展工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省委已经召开了两次全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研究部署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分别学习研究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和《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草案)》。中央宣讲团、省委宣讲团还举行了多场专题学习报告。省委常委还分别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了调研。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首先在学、关键在做。怎么学,如何做,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坚定信念学、坚定信念做,求真务实学、求真务实做。

卢展工指出,坚定信念,就是要做到九个“始终坚持”,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所在,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围绕全局、服务全局,把对全局负责作为我们的首要责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着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坚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这九个“始终坚持”都应该在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中认真体现出来。

卢展工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表明“求真务实”已经正式列入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精髓。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次党的十八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党思想路线精髓的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在十八大后的工作活动,展示出来一个新的形象,这个新的形象内涵突出的就是“求真务实”,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求”,实质是一个学习的问题、研究的问题、探索的问题、坚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允许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就是一种“求”。“求”,是一种进行时,意味着必须付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征程上,在河南发展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真”,就是规律、真理,就是公平、正义,就是理想、信念,就是立场、观点;“真”,是“求”的目的和目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的真理,我们要在实践中真正认识、理解这些真理,转化为我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务”,实质是关键在做的问题,是实践的问题。“务”是“求”和“真”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是“求真”的目的所在,具有深刻的内在要求。务,就是要坚持关键在做,深入思考为谁务、务什么、怎么务,深入思考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实”,实质是解决实际问题,是效果、成效、结果。“求”、“真”、“务”的结果就反映在“实”上。“实”不仅有一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的问题,还有一个检验标准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学、认真做,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卢展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我们党的“两个强大力量”,一个是强大的真理力量,集中体现在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上;一个是强大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在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上。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就是展示我们党两个强大力量、增强我们党两个强大力量,是凝聚起我们党两个强大力量的关键所在。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已经成为河南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广大共产党员学习贯彻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共识。我们要以首先在学、关键在做来体现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成效、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际成效来体现坚定信念、求真务实。

卢展工最后说,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肩负起河南一亿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务实发展、务实河南而努力奋斗。

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不是省委委员和省委候补委员的省级现职党员领导同志;不是省委委员和省委候补委员的省辖市市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纪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直、中央驻豫各正、副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管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省管本科高等院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参加了会议。

持续求进拓展前行 持续提升转在其中

持续协调民生为本 持续保障表率示范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卢展工郭庚茂讲话

(河南日报 2012.12.27 第1版)

本报讯(记者平萍 杨凌 熊飞)12月26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总结今年我省经济工作,安排部署明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分别作讲话。

省领导叶冬松、邓凯、李克、刘春良、毛万春、史济春、刘满仓、吴天君、毛超峰、曹维新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卢展工围绕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我省明年的经济工作,强调四个方面。

一要持续求进、拓展前行。持续求进是我们去年以来贯彻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总要求。中央稳中求进的稳,就是稳定目前的发展趋势,稳定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稳定巩固民生事业成果,稳定社会环境和氛围,突出的就是持续的概念。去年省委根据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了我省持续求进的工作总要求。求进,要求我们把工作重点、着力点放在求上。持续求进就是一以贯之谋发展,始终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无论从国家来讲还是从河南来讲,破解所有难题的根本出路都是在发展。我们强调改善民生,但是改善民生的前提也是在发展。离开了发展去谈民生改善,很多承诺就会成为空话。着力求,就是关键在做,通过做和做的实际成效,贯彻落实好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只有求,才会实现拓展前行。近些年来,难能可贵的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都在认真做。认真做和不认真做不一样,尽心尽责做和不尽心尽责做不一样,但只要尽力去做,也会调动起很多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工作拓展前行。

二要持续提升、转在其中。这几年全省上下都在思转变促转变。转变就是为了提升,围绕提升来转变,包括战略的提升、思路的提升,开放度的提升、创新度的提升,领导能力、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经济工作中,提升着力的是对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把握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的把握,对主题主线的把握,突出的就是一个转字,就是既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要不要转、为什么转、怎么转的问题,又要解决领导方式要不要转、为什么转、怎么转的问题,还要解决在发展中转、在为民中转、在提升中转的问题。转不是就转而转,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领导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只要着力转字当头,就能拓展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拓展发展前景。这既是我省近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把工作做好的关键所在。

三要持续协调、民生为本。持续和协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两个重要的关键词。持续就是一以贯之,任何事业、任何思路、任何举措、任何转变都有一个可不可以持续、能不能够持续的问题。协调和全面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只有协调才能全面,不协调就不可能全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在总结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集中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智慧形成的,大家对这条路子很珍惜。十八大后,我们把这条路子进一步完善为“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在内涵上符合中央“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刚刚召开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明确了让一亿河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省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关键点都在“三农”。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省找到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增长点,就是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协调不仅体现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且反映着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的理念,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只有做到持续、协调,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才能统筹各项事业发展,才能兼顾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要持续保障、表率示范。保障,就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保障,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保障,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保障,是坚决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保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保障。领导干部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的一个表率胜过台上千言万语。归结起来,保障,最重要的就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表率示范的保障。当前,全省各地正在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深刻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的内涵。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核心是坚持“两个务必”,就是毛泽东同志教导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本质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认真解决老百姓不满意的事情、老百姓不赞成的事情、老百姓反感的事情;主线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八项规定,从思想上去认识、去把握,真正转化为我们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思考研究我们自己该怎么做。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换届在即,换届是一种持续、一种谋划、一种凝聚、一个形象,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谋划工作、推动发展上,提升境界、团结一致、尽心尽力,把河南的事情做好,真正对河南一亿人民负责,通过换届展示良好形象。

卢展工说,衷心希望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起步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团结奋进、表率示范,带领一亿河南人民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卢展工最后说,元旦即将来临,我代表省委向在座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表示新年的祝贺,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欢乐。

郭庚茂在讲话中总结了今年我省经济工作,研究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郭庚茂说,今年是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保持了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主要体现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对外开放势头强劲,综合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逐步显现,“三化”协调持续发展;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体制条件和要素保障持续好转;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尤为可喜的是,一些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大事取得重大突破,一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二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得到国务院批准建设并由国家着手编制规划,三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国际物流集疏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四是郑州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批启动。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河南实际的,采取的政策措施是正确、有力、有效的。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五个方面的体会比较深刻:一是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综合效应;二是准确把握工作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全局;三是不断提高调控调节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应对复杂局面中赢得主动;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注重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促发展的有机统一;五是坚持人民至上,转变作风、关键在做。

郭庚茂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分析面临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省已进入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既存在参与全球分工体系、承接跨国跨境产业转移扩大出口、利用世界性资源的原有机遇,面临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也面临着需求不足、发展活力弱、综合竞争力低等突出矛盾。在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下,我们既要坚定必胜信心,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赢得主动。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机遇,持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努力稳定增长、加快转型、惠及民生、保持“三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步伐。实现明年经济工作要求和目标,必须准确把握阶段性发展要求和明年形势特点,坚持“总要求”,转变“立足点”,突出“四着力”,抓好“三重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总要求”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持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持续科学发展的意识、思路、举措、进程,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力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上迈出新步伐。转变“立足点”就是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从我省是发展中大省的实际出发,牢牢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既要保持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更要坚持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增效,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突出“四着力”,一是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活力,二是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动力,三是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体系,四是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优势。抓好“三重点”,一是扩大开放、承接转移,“一举求多效”;二是强化引领、促进协调,“一发动全身”;三是优化环境、夯实基础,“一优带百通”。明年经济发展,要立足全局,着重抓好八项工作:一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带动全局的作用;二是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三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五是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培育持续较快发展的战略竞争优势;六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七是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构建绿色中原生态中原;八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构建和谐中原。

郭庚茂强调,要进一步提升领导和推动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四个明白”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升经济工作决策水平和运作能力,全体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践行关键在做,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到风气更正、思路更清、能力更强、工作更实、效果更好,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现职副省级以上领导同志,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纪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省直、中央驻豫各正、副厅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管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省管本科高等院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出席会议。省直、中央驻豫各正、副厅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列席会议。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郭庚茂作总结讲话

(河南日报 2012.12.28 第1版)

本报讯(记者杨凌熊飞)12月27日上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郑州闭幕。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作总结讲话,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好明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省领导叶冬松、邓凯、李克、刘春良、毛万春、史济春、刘满仓、吴天君、毛超峰、赵素萍、曹维新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省委副书记邓凯主持会议。

郭庚茂说,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效果很好。大家普遍反映,对今年的成绩感到振奋,对省委的部署表示赞同,对明年的工作更有信心。这表明,会议达到了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目的。

就领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郭庚茂要求一要把握好形势的变与不变,切实转变发展立足点;二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关键、带全局;三要把握好政策措施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以务实求高效;四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累积基础、开辟前景;五要把握好服务中心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凝聚力量、合力攻坚。

郭庚茂还对会议讨论情况进行了肯定与概括,并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形势认识、服务业发展、城镇化引领、贫困地区发展、统筹招商活动、投融资机制创新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郭庚茂强调,要认真抓好会议贯彻落实。第一,持续落实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继续实施三季度出台的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确保取得新的成效。第二,认真落实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会议已经明确的安排和部署,各级各部门要抓紧制订专项工作方案或行动计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落到实处。第三,深入研究重大课题。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对重大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十个方面:一是如何加快城镇化发展问题;二是如何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问题;三是如何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问题;四是如何加快信息化发展,更好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问题;五是如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特别是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发展问题;六是如何进一步加快完善基础支撑能力,特别是加快交通物流发展问题;七是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问题;八是如何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九是如何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解决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机制问题;十是如何适应转变立足点的要求,制定建立新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问题。

郭庚茂最后要求,“双节”将至,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都很繁重,要统筹兼顾,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当前要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搞好经济运行调节,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做好财税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重大的机遇光荣的使命

——“学习贯彻十八大 建好中原经济区”之一

(河南日报 202.12.04 第1版)

精神凝聚亿万人心,蓝图描绘美好前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从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再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翻开了厚重的历史篇章,正一步步迈向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规划》,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关心和关爱,体现了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工作更具河南特色。中原大地,欢欣鼓舞;亿万人民,倍感振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秉承“区域协调发展”要义,打造“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点,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鲜明地提出“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细化了政策和项目支持,明确了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政策红利”不一而足,“真金白银”比比皆是,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高位震荡同在,外需减少和内需不足并存,“扩内需、防下行、稳增长”成为“稳中求进”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在这种情势下,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寄予了厚望,赋予了重任。中原经济区涵盖5省30市3县(区),覆盖1.79亿人口,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打造新的产业隆起带、经济增长极,激发巨大内需潜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历史重责。《规划》提升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赋予了中原经济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功能,创造了中原经济区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河南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具体实践。《规划》的获批,是对河南探索形成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给予的充分肯定,对河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责任如山,关键在做。《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破解“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难题,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只要我们把握重大发展机遇,用好用足“政策红利”,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将规划落到实处,将蓝图付诸实践,定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持续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道,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组织推进《规划》实施作为中心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抓实干,务实发展,掀起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高潮!

“三化”协调之路的有力提升

——“学习贯彻十八大 建好中原经济区”之二

□本报评论员

(河南日报 2012.12.07 第1版)

路子承载希望,关怀寄予重托。《中原经济区规划》贯穿始终的主线、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要求中原经济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顺应亿万中原人民的意愿。《规划》的批复,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央对河南持续探索这条路子的充分肯定、殷切勉励、有力提升,必将指引中原经济区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系列重大论述,坚定了我们进一步走好“三化”协调发展之路的信心,并为走好这条路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使命在肩,务必清醒忧患。当前,“三农”问题突出、人多地少困境倒逼、城镇化水平低掣肘严重……制约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症结、难题不少。破难解缚,持续前进,关键在于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十八大精神与河南实际相结合,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步伐,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持续提升“三化”协调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把《规划》的重要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一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好粮食生产核心区,维护粮食安全,为城乡共同繁荣夯实基础。要把《规划》中的支撑举措和“政策利好”落实为一个个项目,转化为“三化”协调发展的新成果。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谋发展,持续完善提升“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路、方法、举措,我们就一定能开创河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增强持续求进的内生活力

——“学习贯彻十八大 建好中原经济区”之三

□本报评论员

(河南日报 2012.12.10 第1版)

把巨大潜力进一步变为发展动力、内生活力,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是全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并从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总体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还进一步细化了政策和项目支持,指引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这些部署,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一脉相承。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求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认真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必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形势复杂多变,我省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更加突显。我们亟须把中原经济区的巨大人力、市场潜力及各种发展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活力。我们的发展任务很艰巨,提升发展质量更迫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必须尽快转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规划》部署,我们就要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抓住《规划》带来的重大机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用足用好各种支持政策和项目,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确保持续求进。

按照科学部署前进,就要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在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中发挥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有效扩大内需。就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特别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就要持续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使人民群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激活消费市场,激发发展热情。

只要我们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转变不停步,中原经济区的航船就会活力澎湃、勇往直前。

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奋发有为

—— “学习贯彻十八大 建好中原经济区”之四

□本报评论员

(河南日报 2012.12.11 第1版)

中原兴,中部兴,中国兴。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中原地区发展能量的酣畅释放。《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批复,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热切期望,以及对中原经济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所寄予的深切厚望。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刻反映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对缩小地区差距、扩大内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全国发展一盘棋。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更加注重立足区域特色、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在东部地区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承转移、扩内需、稳增长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区域发展百舸争流,重大机遇催人奋进。《中原经济区规划》批复,中原地区迎来了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机遇。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粮食产量超过1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3%、9%和18%。中原的发展本身就是在为大局做贡献,我们应该、也有能力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力争在服务大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河南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持续探索走好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提供示范;要激发人口、市场蕴藏的巨大内需潜能,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共谋共建共享,筹措好产业承接、产业对接,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尽快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支撑全国发展的新的增长板块。

沧海行舟凭借力,平川策马好争先。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科学谋划,奋发有为,我们就一定能在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中实现新的突破。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 “学习贯彻十八大 建好中原经济区”之五

□本报评论员

(河南日报 2012.12.12 第1版)

肩负建成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和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中原经济区建设前无古人,任重道远。《中原经济区规划》指出,“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破解‘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难题,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

鼓励先行先试,体现了中央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化改革、服务大局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盼。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与十八大高扬改革精神一脉相承,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全面落实。

先行,才能先进;先试,才能主动。我省发展持续保持“三势”,但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三化”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改革向纵深推进与利益关系调整难度加大并存。克难攻坚,加快转变,必须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创造性地把中央精神与中原经济区实际结合起来,让中原的区位、人口、农业、文化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得到更好发挥,推动改革向深层次、系统化展开。

先行先试是场“大考”。敢不敢触及深层矛盾,能不能冲破发展藩篱,既持续以往好的思路、好的做法,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工作,直接决定我们能否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先行先试,是“富矿”,是“宝藏”,就看我们能不能有效挖掘。把先行先试付诸实践,就要把《规划》赋予中原经济区在体制创新、资源整合、要素配置、产业集聚、开放合作等诸多方面的先行试验和改革创新权力用足、用活、用好,在推进人地挂钩、建立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等关键环节上积极探索,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大胆突破,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

“三化”协调,探索无止境。先行先试,就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不断完善。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坐井观天的封闭意识、按部就班的保守意识,增强机遇意识、规律意识、开放意识,真抓实干,敢闯敢试,我们必将创造中原经济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建好大中原 鼎力中国梦

—— “学习贯彻十八大 建好中原经济区”之六

□本报评论员

(河南日报 2012.12.13 第1版)

发展乘东风,崛起正当时。党的十八大,让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更加清晰可触;《中原经济区规划》,让大中原这方热土的经济社会蓝图与实现路径,也更加具体生动。

“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八大报告描绘的美丽中国,与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息息相通;“到2020年,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规划》深刻体现了十八大精神,站位全国大局赋予了中原新责任、新使命、新作为,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建好中原经济区,探索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将在激发发展内生活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等方面大有作为,极大增进亿万中原人民的福祉,在带动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贯彻十八大,建好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关键在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把我们已经做的事情做好,把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做好。

清醒坚定,多些再多些。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在工作中体现出来,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多思考面对考验怎么办、面对危机怎么办、面对使命怎么办、面对人民群众的期望怎么办,着力查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扛大旗、挑大梁、走前头。

转变提升,持续再持续。坚持“四个重在”,持续探索“三化”协调,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持续完善提升思路、方法、举措,在城乡一体发展中实现共同繁荣,在做到“两不牺牲”中奠定坚实基础,在“三化”协调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持续探索一条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实际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谋发展。

发展为民,务实更务实。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凝聚发展合力,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推动工作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建设和谐中原、绿色中原、富裕中原、美丽中原。

建好大中原,鼎力中国梦。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向我们发出热切的召唤!

上一条:2013年1月学习资料汇编
下一条:2013年1月学习资料汇编

关闭